🎁美女直播

汪曾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童歌小议,蒲桥集,汪曾祺,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我们的胡闹才能已经被孔夫子和教条主义者敲打得一干二净。我们只有正经文学,没有胡闹文学。再过二十年,才许会有。

儿歌的振兴

近些天楼下在盖房子,电锯的声音很吵人。电锯声中,想起有关儿歌的问题。

拉大锯,

扯大锯。

姥姥家,

唱大戏。

接闺女,

请女婿。

小外孙子也要去,

…………

这是流传于河北一带的儿歌。流传了不知有几百年了。

拉锯,

送锯。

你来,

我去。

拉一把,

推一把,

哗啦哗啦起风啦

…………

这首歌是有谱,可以唱的。我在幼儿园时就唱过。我上幼儿园是五岁,今年六十六了。我的孙女现在还唱这首歌。这首歌也至少有了五十多年的历史了。

这两首儿歌都是“写”得很好的。音节好听,很形象。前一首“拉大锯”是“兴也”,只是起个头,主要情趣在“姥姥家,唱大戏……”。后一首则是“赋也”,更具体地描绘了拉大锯的动作。拉大锯是过去常常可以见到的。两根短木柱,搭起交叉的架子,上面卡放了一根圆木,圆木的一头搭在地上;圆木上弹了墨线;两个人,一个站在圆木上,两腿一前一后,一个盘腿坐在下面,两人各持大锯的木把,“噌、噌、噌”地锯起来,锯末飞溅,墨线一寸一寸减短,圆木“解”成了板子。“拉大锯,扯大锯”,“拉锯,送锯,你来,我去”,如果不对拉锯作过仔细的观察,是不能“写”得如此生动准确的。

但是现在至少在大城市已经难得看见拉大锯的了。现在从外地到北京来给人家打家具的木工,很多都自带了小电锯,解起板子来比鲁班爷传下来的大锯要快得多了。总有一天,大锯会绝迹的。我的孙女虽然还唱、念我曾经唱、念过的儿歌,但已经不解歌词所谓。总有一天,这样的儿歌会消失的。

旧日的儿歌无作者,大都是奶奶、姥姥、妈妈顺口编出来的,也有些是幼儿自己编的,是所谓“天籁”,所以都很美。美在有意无意之间,富于生活情趣,而皆朗朗上口。儿歌引导幼儿对于生活的关心,有助于他们发挥想象,启发他们对语言的欣赏,使他们得到极大的美感享受。儿歌是一个人最初接触的并且影响到他毕生的艺术气质的纯诗。

“拉锯,送锯”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它小说相关阅读More+

末世来临可是我还要去相亲之卡牌

熊仔饼干

陶家传

笔墨现一图

数学教授重回日常

十页人缘

游戏旅途

路过的穿越者

拳之霸者

我家的哈士奇

自投罗网

三月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