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诗赏析十二首
白朗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情诗赏析十二首,白朗宁夫人爱情十四行诗诗集,白朗宁,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先介绍一下十四行诗体。
十四行诗的故乡在意大利,原是配合曲调的一种意大利民歌体,后来演变为文人笔下的抒情诗。文艺复兴早期,著名的意大利诗人彼得拉克(1304—1374采用这一诗歌体裁,写下了著名的歌颂爱情的诗集。到16世纪下半叶,英国一些宫廷诗人把“十四行”这一诗体从南欧移植过来,在英国诗坛上风行一时,而以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1598最为著称。以后英国文学史上每一时期的重要诗人,象弥尔顿、雪莱、拜伦、济慈等都写过十四行诗。《葡萄牙人十四行诗集》是白朗宁夫人的代表作,历来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的珍品,和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相互媲美。
从个别的单篇而言,我们很可以举出莎士比亚的一些使人反复吟诵、难以忘怀的十四行诗来;如果从诗集的整体看,白朗宁夫人的爱情组诗前后贯穿、脉络分明,内容更集中、整体感更强,一腔幽怨,象春蚕吐丝那样,语语出自肺腑,句句诉述亲身经历,因此更委婉亲切、更富于激情,更能打动读者的心弦。
十四行诗的格律多种多样,例如《葡萄牙人十四行诗集》的韵脚排列方式:abbaabbacdcdcd,不同于莎士比亚式十四行诗:abab,cdcd,efef,gg。当然,写好一首十四行诗,并不是按照格律的要求、凑满行数、凑齐韵脚就算数了。在艺术手法上,它有自己的要求,正是那独特的艺术手法,才构成了十四行诗歌艺术的主要特点。
一首好的十四行诗一般往往要求能表现出一个思想感情的转变过程,或者发展过程;这和我国旧体诗的七绝、五绝有些相类似。绝句讲究构思布局,要求在四行诗句中写出起承转合,这样,诗歌就有一个深度,就有回味,耐人咀嚼。十四行诗体同样讲究构思布局,要写出层次、写出深度、具有饱满的立体感;开头第一行诗句和最后的结句不应该处于同一个思想感情的平面上。从起句到结句,已经历了一个起承转合的过程。
举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中第29首诗作例子。这是很有名的一首诗,有代表性,很能说明十四行诗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法间的相互关系。“莎士比亚式”十四行诗的结构,很象西洋音乐中奏鸣曲的三段体,每段四行,留下最后两行构成骈韵双行,作为结尾。现在且看这诗的具体内容。
开头四行,诗人的情绪很低沉,是身世飘零的悲叹,又为生不逢辰而痛苦。这第一段就是“起”:——
当我受尽命运和人们的白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