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谁与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百三十七章 正月里的铡刀,闲不住,北宋振兴攻略,吾谁与归,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隆基的时候,府兵制彻底名存实亡之后,关陇集团才彻底落寞。
代替的是藩镇割据。
所以军强则君弱,军强,皇帝被生杀予夺。
似乎成了从汉末到唐末的一种基本事实,这也成了几乎所有的皇帝的一块心病。
大头兵靠不住。
赵桓被骂了以后,也只能唾面自干,并且继续干着这等吃力不讨好的事。
当初他和种师道定下那基本国策“军功爵均田征兵制”之后,其实就已经没有了任何回头路的可能。
赵桓清楚的知道,可能存在的危险,但是他也做好了肉烂在锅里的准备。
反正再怎么打,也是汉人在这关中打的死去活来,还能便宜给金国人?!
然后,他就把那个骂他的臣工,给杀了。
军强君弱,皇帝被生杀予夺还未发生,这个臣工却是扎扎实实的背叛了大宋。
“这几天御街口,杀了多少了?”赵桓用力的伸了伸懒腰问道。
赵英打开札子说道:“一天大约有十来个人吧。”
“百姓的反应怎么样?”赵桓看着赵英说道。
赵英眼珠子一转,说道:“好!”
赵桓嗤笑了一声说道:“尽扯犊子,皇帝一天杀十个臣子,他们会说好?!”
“他们就是在叫好。臣说的是实情。”赵英摸了摸后脑勺说道。
赵桓摇了摇头,他怎么就不信,大宋的百姓会为自己杀奸臣而大声叫好呢?
大宋的皇帝都是没脾气的官家,大宋的百姓应该对自己这种杀的血流成河的皇帝,骂声载道才对。
赵桓走上了文华楼,看着御街口的围观的百姓,人头落地,轰然的叫好声传来。
可能赵英说的是实话?
赵桓终于觉得这段时间的辛苦没有白费,即使被那群叛臣骂了,赵桓依旧在文德殿里接见那些叛臣。
他当然不是闲的没事干。
那是因为他对死刑极为慎重,这也完全是历朝历代皇帝的标准做法。
亲自督办死刑之事,也是继承唐朝制度,大宋皇帝必须做的事。
唐朝和宋朝的死刑,死刑需要经过地方行决之司五复奏,刑部三查,再由皇帝亲自勾决,才能执行。
隋、唐、宋、明的皇帝都要做这件事,亲自复查死刑案。
赵桓这一个正月的下半月,都在忙着死刑复奏的流程。
杀掉一个官员,找到一个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