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背后
赵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文本背后,名家散文集赵玫散文集:陪伴着你在暮色里闲坐,赵玫,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看到由经济出版社出版的那本张爱玲的《张看》,于是再度想到这个女人。张爱玲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小说家,但作为一个精神不朽的女人,她的人生到底是不幸的。尤其晚年的凄怆,想来更是令人惶惶。但张爱玲就是这样完成了自己,她的毕生在上海就仿佛已经全部完成。接下来无尽的岁月,客居美国的她显得默默无闻甚至行为诡异,她试图再创辉煌,但已经长风散尽,她来此世间大概就是为上海而爱而恨的。
最近看了一些关于张爱玲的书。她的小说文章,以及她的家事生平。慢慢地对这位四十年代的上海奇女子有了更为透彻的一些了悟。惊异于她人生的意气和抱负,特别是“出名要趁早啊”那样的纯朴宣言,让人真是看到了这个女人身上那种种毫不隐讳的大气磅礴。而不久前又收到老友凯雄寄来的那本《张看》,更是爱不释手,因为是张爱玲,还因为这本书的印刷无比精美。其中的一些散文篇什,我虽已曾在其他版本中读过,但这本《张看》是“迄今为止最为完备”
的一本张爱玲散文结集。其中诸如《张爱玲语录》等很多文章均为首次与大陆读者见面,所以更觉得精美的《张看》是值得珍藏的。
其中《忆》是张爱玲的绝笔,读来令人惆怅。她在生命最后的时刻所忆所念依旧是50年前在《西风》杂志获奖的事情。你看,还是上海。可惜她再没有回来过,这应该也是人生的一重大悲哀吧。
张爱玲的之所以成为一个小说家,从天性上说首先得益于她的聪明绝顶。于是她的小说将所有她能想得出的琐细的智慧汇集起来,就成为了那些对他人有了深深震撼的故事。
而《张看》中的那些散文和随笔,是另一种笔调的智慧,那便是她的认真的思考了。所谓“忽然觉得有些话要说”,于是说了,就成为了小说文本背后的那个文本,更老实和更真实的那些。诸如她写作的起因,人物的原型,她想要表达的意思,她追求的效果,以及她认为自己在哪些方面还不够完美,等等。这些无疑在她的小说中是看不到的,但是读了另一种文本,你就能对张爱玲以及她的故事有了更深刻的领悟。这有点像法国作家杜拉的那本《物质生活》,用一种文本注释着另一种文本,你便可以在蛛丝马迹中了解这位作家几乎全部的人生轨迹,尽管很多是极为隐秘的。
将这些散落于《张看》中不同文章里的思想汇集起来,我们发现在小说中如此感性的张爱玲,并不是仅凭着天性信马由缰,而是有着清晰的思考和明确的创作主张的。而她的那些理念在她所特定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