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爱与死的永恒
赵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编织爱与死的永恒,名家散文集赵玫散文集:陪伴着你在暮色里闲坐,赵玫,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其中之一便是要远离女人,遏制情欲,做到色空。如此一个佛界才学俱佳的年轻和尚,当然就更不应该纠缠于那尘世的儿女情长了。
然而他们还是相爱了。
这便是历史所提供给我的一个史实。便是这史实让我激动不已。其实这就是历史的魅力。因为历史本身就是震撼人心的,而这震撼就在于这限制,这障碍,这压抑,这艰辛,和,这勇敢,这悲哀。
我于是了悟了这段历史真实背后的本质。我知道那本质其实就是爱。是高阳公主和她所爱的浮屠辩机在贞观年间他们都还年轻的时候,便以他们最炽热的爱情和最强烈的欲望冲破了这一重又一重的封锁,将爱演绎得轰轰烈烈。这是多么的了不起。爱本身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而爱却还要冲决重重障碍。
这就是高阳这样的女人为什么吸引我。
他们的爱情故事让我想到了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想到了那部人道主义的小说中那个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想到了他是怎样用拉丁文在巴黎圣母院的砖墙上刻下的“宿命”那两个字。克洛德也是禁忌中人,他也有着很丰厚的学养,并且还做了天主教中很高的官。但无论是虔诚的信仰、丰厚的学识,还是很高的职位,却都不能阻挡他对一个流浪的美丽女孩子爱斯梅拉达的欲望。那欲望是发自心灵的,也是发自身体的。那是人性。但是他不能。他身上有锁链。这便是冲突。在他自身之间的。于是他被扭曲了。被他自己扭曲了。他转而伤害那个姑娘。他是因得不到爱才重新记起他宗教的责任的。雨果塑造了这个阴暗的人物不单单是为了指责他,而是为了抨击欧洲中世纪宗教的非人性。
是克洛德副主教让我看到了浮屠辩机的灵魂。同样的禁忌中人,同样的饱学之士和同样在宗教中显赫的位置。而辨机生活在东方。而且是生活在相对文明开放的贞观时代。那个时代开放的气息一定也影响到了辩机的心灵。于是在美丽的女人面前,他没有像克洛德副主教那样,那么扭曲,那么抑制自己,那么深怀着不可动摇的宗教的责任和信仰。所以当高阳公主把她年轻而美丽的身体硬塞给他的时候,他便动摇了。紧接着不再抵抗,全线瓦解。他接受了那一切。或许是因为畏惧大唐公主的权威,或许是在他的人性中,也是深刻地渴望那一切的。尽管在他享有着那个女人的时候,他的心里也曾是痛苦矛盾的。
他们相爱了。而且做爱。他们不仅相爱做爱,而且这爱还很持久。
辩机没有伤害他用身心去爱的这个美丽的女人。他不管这个女人是不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