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重回现场
《看历史》杂志 主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章 重回现场,中国历史的侧面Ⅲ:历史的缝隙与灰烬,《看历史》杂志 主编,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景教、摩尼教、祆教,在长安都有自己的寺庙。而大唐则把木版印刷术、城市规划、服装样式和诗歌传给它的邻人——中世纪的远东地区,尤其是日本、朝鲜、吐蕃和安南(今越南)。
奇珍异宝跨越大海,翻过大山而来。波斯(今伊朗)的商邸珠宝,大食(今阿拉伯)的宝石瑟瑟,西域的胡姬酒肆,在长安城随处可见。西方的宝刀良马、香料药材每天都在运往长安,长安的丝绸瓷器、技术和茶叶也在源源不断地输往西方。国际性大都市长安奇货云集、人文荟萃。《唐新语》中说,长安城里,胡人戴着汉人的帽子,汉人穿着胡人的衣衫,谁是胡谁是汉,连官府也无法分辨。外国人可以谋求官职,亦可以长期居住,胡人几乎融进了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
中亚的舞女和琴师受到热情欢迎。一位吐火罗姑娘或者粟特姑娘,用琥珀质地的杯子斟满名贵的美酒,再佐以迷人的舞蹈,招徕四方来客。许多未成名的诗人,或者等待科举的少年文人,在她们身上找到了慰藉。“细雨春风花落时,挥鞭且就胡姬饮。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胡姬美如花,当垆笑春风”,透过李白留存后世的诗歌,依然可见她们绰约曼妙的身影。
外来食品甚至深入到长安城里普通人的生活之中。在《太平广记》卷452中,记载了一个故事。一位姓郑的年轻人,清晨从情人家里返回,他所居住的里坊尚未开门,他便在一个胡饼店里歇息:
(郑子)及里门,门扃未发。门旁有胡人鬻饼之舍,方张灯炽炉。郑子憩其帘下,坐以候鼓。
译文:一个情欲得到释放的年轻人,心满意足地坐于帘下,看金发碧眼的胡人制作胡饼,可能是芝麻饼,也可能是油煎饼,静静等候大唐的黎明。
这的确是一个闪耀着黄金般光辉的时代,一个政绩彪炳、安定繁荣的时代,甚至可以说是光芒万丈的时代。
在大唐的疆域范围内,每乡都会设置学校一所,国家图书馆整理的藏书多达53915卷。史书记载,开元之时,“垂髫之倪,皆知礼让”。玄宗指令御医编辑《开元广济方》,分发各州医药学校。
这亦是一个奔放热烈的时代。每年的正月十五日上元佳节,五万盏灯轮如万花开放的巨树,数千名丽人在灯轮下踏歌,三天三夜没有间断。这是古代中国非常罕见的集体狂欢。整个开元年间,帝国的官员和百姓就在歌舞升平中度过。
唐帝国空前强大,礼仪文化隆盛,艺术家创造力旺盛,民族精力活跃。此时,宽容和昂扬,是大唐内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