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花灯节之夜
高天流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一章 花灯节之夜,如果这是宋史4·仁宗盛世卷下,高天流云,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官方给出的答案。这让整个官场集体郁闷,尤其是御史台和知谏院方面,他们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皇帝会同意夏竦呢?
他喜欢被刺杀,还是另外有什么原因?
先说调查结果,要说办案人员还是很负责的。在所有线索都被斩断的前提下,他们来个地毯式惩罚,所有人都有罪!
皇城司的人员名单就是失职者的名单,他们全被外放流配。这时问题集中到了一个人的身上,皇城司当夜值班的宿卫首领杨景宗。这是案件的直接失职人员,按说从重从严处理,以儆效尤,是没话说的罪有应得。但是皇帝不忍心。
因为他是当年赵祯的“小娘娘”,杨太妃的从父兄弟。
仁宗的心既软又念旧,为了怎么处罚,他亲自出面和御史台的外台人员来了场轮翻PK。简单地说,就是上至御史中丞,下至普通御史,先是把枪口瞄准了杨景宗,接着又要砍掉皇宫里的大太监杨怀敏。无论如何,至少要狠抓一批,严打一批,这样才能稍微起到点震慑的作用。
想得没错,和前面丁度的看法一致。但奇妙的是,皇帝还是不喜欢。赵祯仿佛是个自虐者,就是要对刺杀他的谋反人展示笑脸。他和御史何郯的对话非常有趣,让人浮想联翩。
何郯引经据典,开口就是上古的皇帝如何,现在的皇帝应该怎样,理论说了一大堆,最后结论是必须听他的。
皇帝只回了他一句:“上古时谏官有磕头把脑袋都磕碎的,你能吗?”这就有些无厘头了,谈话突然被注水,皇帝在打岔。
关键时刻来到,那就磕吧!成名立万不过是脑袋疼下,多好赚的买卖。可惜何郯变得更好玩,他突然间又懂得为皇帝着想了。他说,古代那么磕,是因为有昏君,现在我磕了,您会是什么?所以我不磕。您得理解,无论我磕不磕,都是为了您好啊。
谈话就此结束,搞笑的对答,只能有搞笑的结果。皇帝和御史台各退了半步,两个姓杨的兄台被小降了一级,惩罚行动就算结束了。同时,这件北宋史唯一的一次皇宫刺杀案,也就此收尾。
以上就是这件事的官方记录。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受害人仁宗赵祯,他没有表现出哪怕一点点的震怒、恐慌、追查的态度,相反一直在捂着盖子,就像很怕有什么被人看到一样。
他怕的是什么?
一个有趣的事实可以稍微地映射出点滴的真相。那就夏竦的结局。这个人在查案过程中,所提出的模糊理论和皇帝靠得很近。接下来他又力排众意,和皇帝站在一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