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直播

阎步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章 曹魏察举之变迁,察举制度变迁史稿,阎步克,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阳嘉中,举孝廉”时年二十余,见《后汉书·陈球传》。又《风俗通义·过誉》:

蔡伯起自乞子瓒尚弱,而弟琰幸以成人,是岁举琰。明年复举瓒。瓒十四,未可见众,常称病,遣诣生。交到十八,乃始出治剧平春长。上书:臣甫弱冠,未任宰御,乞留宿卫。尚书劾奏:增年受选,减年避剧,请免瓒官。

文中“遣诣生”疑作“遣诣诸生”,言付予太学诸生照料也。“诸”与“诣”形近而夺。其事约在桓帝延熹之时。似乎其时“成人”、“弱冠”即可得举,不必年至四十。又《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年二十,举孝廉为郎”,时约灵帝熹平三年;又同书《吕布传》注引《先贤行状》,陈登“年二十五,举孝廉”,约在灵帝末年。是限年四十之法,原已名存实亡;那么魏文帝之所废,似乎只是一纸空文。

二、“贡士以经学为先”

魏明帝太和二年,又出现了一个有关察举的重要诏令。《三国志·魏书·明帝纪》太和二年六月诏:

尊儒贵学,王教之本也。自顷儒官或非其人,将何以宣明圣道?其高选博士,才任侍中、常侍者;申敕郡国,贡士以经学为先。

对于此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贡士以经学为先”之制。前述魏文帝黄初三年诏,有“儒通经术,吏达文法,到皆试用”之语,所取乃东汉顺帝左雄奏定之“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两科取人之法。左雄此法,后由黄琼奏增“孝悌”及“能从政”二科而合成四科;至黄初三年诏,复以儒生、文吏两科为称了。这是汉代选官以儒生、文吏两大群体为主要对象的鲜明反映。但到了东汉后期,儒生、文吏这两个群体大致趋于融合;经过名士运动,知识群体的强大社会影响更造成了“以名取人”的现实。单纯的文法之吏,地位已相当低落,他们在选官中,事实上已不占重要地位了。

据《北堂书钞》卷七九引应劭《汉官仪》:“孝廉,古之贡士,耆儒甲科之谓也。”可见在汉代后期人之观念之中,孝廉与经术考试是密切相关的。事实上,我们也几乎找不到此期文吏举孝廉试笺奏之实例。所以,虽然黄初三年诏承袭旧例以儒生、文吏并称,但实际上试经之儒生恐怕要占绝大多数;“吏达文法”到亦试用之语,可能只是虚应故事。至魏明帝“贡士以经学为先”之诏,则已明明不及文吏了。汉代儒生、文吏两大群体的融合,至此终于在王朝制度上得到了反映,儒生士大夫成了察举的主要对象。

黄初年间,关于孝廉察举曾经有过一场重要辩论。《三国志·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它小说相关阅读More+

末世来临可是我还要去相亲之卡牌

熊仔饼干

陶家传

笔墨现一图

数学教授重回日常

十页人缘

游戏旅途

路过的穿越者

拳之霸者

我家的哈士奇

自投罗网

三月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