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52章 观澜山长——赵祯,调教大宋,苍山月,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水有进无出,越积越多……
终有一天会决堤溃坝,总有一天会淹没天下!
这就是各朝各代跳不开,也防不了的一个死结——土地兼并。
怎么办?唯有把死湖变成活水。而落到实处,就是让土地投资不再是最赚钱的买卖。
唐奕的观澜商合就是试图把大宋的商业彻底盘活,彻底脱离一城一地的限制,进而带动资本向商业靠拢。
商业是活水,而非死湖,有来有回。
当土地不是终极选项,死湖也就变成了活水。当投资土地不是最佳选择,那囤积在富户大族手里的钱,也就自然而然地流向了别处。
而这个别处,只能是商业。
大宋不抑商,是政策和人口流动上不限制,可不代表不收税。
大宋对于商人的税赋,那是一个大仔儿都不比前人少。
商者重税,要不哪儿来那么多钱养活那么庞大的官员体系和军队?
所以,让资本流入商途,是向朝廷回流资金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打个比方,在邓州,买地已经不是富户的首要选择,因为从事醉仙酿果酒的上下游产业比种地挣的多得多。
邓州比之十年前富得多,可是富户们购地的欲望却是不高,土地兼并的程度也是逐年衰退,近两年甚至略有倒退。
把土地还给农民,富户们利用商业谋得更多的财富,两相受益。朝廷因此也税得颇丰,皆大欢喜。
再比如东南沿海,富户大族更瞧不上买地。
一部分人因西北用盐大增的缘故,把买地的钱用来开盐田,官府不限量地收购,比买地放租收入更高。
而另一部分人,则是成了专营水产干货的大商家,以手工作坊的形式参与到唐奕的商业链条中来。
当然,邓州与东南的改变只是个例,并不代表在全宋都行得通。
但这也给了赵祯和唐奕足够的信心,所谓“试点”,不就是让朝廷从中吸取经验吗?
观澜商合这个庞然大物的目的就是把大宋盘活、把蛋糕做大!
……
没错。
吃了庆历一次亏的赵祯,和见过“世面”的唐奕,这次的革新不是“劫富济贫”,而是分蛋糕。
像后世的邓爷爷一样,团结大多数,剩下的少数人就算闹,也掀不起大浪。
如今,这个蛋糕已经做好了,把文彦博等人叫过来通气,也不过是让他们帮着握住刀,看看怎么分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