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柏山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十三章 扬名,穿成农家老太后,黄柏山人,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平常的人,虽然喜欢研究古人的诗词与字画,本身却对这些一窍不通。
所以书院里的先生们组织与此相关的活动,邀请她出席时,她大多都是拒绝,与县城里的某些应酬一样,只偶尔应酬一下。
当然,除此之外,陈凤琪也不是整日里都埋首在李家大宅中养孩子,除了不定期的主动巡视李家作坊外,还会去李家后来又陆续购买的那些山地转转,做些新规划,或是带着何柳一起,去高台及周围的县城,乃至府城转转。
在有钱有闲,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身为了一个热爱历史的历史学博士,能有机会来到历史所在的时代,亲眼见证并参与历史的发展,哪怕这里并不是她熟悉的历史,陈凤琪也很珍惜这种机会。
只是相较而言,南江书院这边,她来得最少,既有她相信高显的能力,知道他一定能将书院打理得很好的原因,也有她对书院里教授的那些,不是太感兴趣的原因。
即便高显有按照她的要求,在主课之外,根据学生自身的素质、特长与兴趣,开设的有多门专修课程。
确保那些考不上科举的学生,在离开南江书院后,也能凭借自身的能力,去找到一份足够让其生活无忧,或是进入官方机构的工作。
陈凤琪依旧对现在的这种以科举内容为主课的书院,不那么感兴趣,也不太愿意与那些先生们多接触,因为容易露怯,她需要维持自己身为东家当家太太的威严。
当然,就像她明知高显的真实身份来历很不简单,她在对方面前也毫不自卑般,不管那些先生曾是什么身份,学识方面多有才华,陈凤琪都不觉得虚,毕竟人家会的,她不会,可她会的,这些人也不会,双方各有所长罢了。
不过让陈凤琪没有想到的是,还没等到南江书院按照她的预计,因书院里的学生成功考取到功名而声名大振,倒是书院的印刷作坊,因她给书院先生们出的诗词集而名扬在外,使得江南出现‘洛阳纸贵’的盛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