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姜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4章 一一二,大秦相国夫人,红姜花,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看到子芈的小半张侧脸。就对方的惊艳神情来看,赵高的字确实很不错。
“你还擅长些什么?”子芈耐心问道。
“贱民不才,斗胆说一句擅长撰文。”赵高谦卑道:“抄书时也比同窗要快。”
子芈失笑出声:“倒是用得到。那你懂律法么?”
赵高:“略懂,解释法令、解读《商君书》,均无大碍。”
说完,他飞快地瞥了子芈一眼。
这还是进门之后,少年人第一次抬头看子芈:“亦了解秦国习俗、礼仪,与宫中规则。”
子芈没说话。
她把手中简历翻得哗哗作响,无形之中给了赵高莫大的压力。
赵维桢在帷幕之后暗道好笑:这小姑娘还挺上道,第一次当面试官,竟然也懂得吓唬别人了!
“我见你资历和水准,足以胜任学堂的官职。”子芈缓言道:“那就学堂之事,你可有什么谏言?”
“谏言不敢提,但想过一两个下策。”
“但说无妨。”
“夏阳君写《千字文》、廷尉大人写《三字经》,虽为篇章,但都不长。”赵高不假思索道:“在下以为,可由君上牵头,整理出一系列蒙学书籍,涵盖识字、风俗,乃至律法于其中。日后不止是咸阳学堂,举国上下都可作为统一蒙学书籍使用。”
言下之意即使,做一套官方各个学科的教科书。
子芈还不是很懂秦国的基础教育,她一听来,便欣赏道:“倒是个好主意。”
说着子芈无意识地朝着赵维桢的方向侧了侧头。
她似乎是想要赵维桢出面开口,但后者却始终保持沉默。
别说,历史上还真就是李斯和赵高写了秦国的蒙书。
李斯的《仓颉篇》和赵高的《爱历篇》也算是历史留名的识字教科书了。年仅十七岁的赵高就在盘算这件事,赵维桢一点也不意外。
“我会向君上转达。”
见赵维桢不说话,子芈只好代为开口:“你先回去等结果。”
赵高再次行礼:“是。”
从来到去,不过十几分钟的时间,他表现得不急躁、不怯场,言谈举止平静如常。手中备着自己的字帖,回答问题也是浅尝辄止,不急于表现也算是言简意赅地提了点内容。
作为一名十七岁的年轻人,他的表现确实不错。
赵维桢待他离开后才撩开帷幕。
“你觉得如何?”她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