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尽成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三十章 敲打老李,大明第一臣,青史尽成灰,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塑造成了最保守,最顽固,最排斥变革的一群人……他们错了吗?
貌似还真没有!
毕竟几千年来,老百姓几乎从来都没有吃饱过……
男丁,土地,粮食。
这三者构成了自然经济的核心。
按照男丁分配土地,靠着土地生产粮食,粮食抵御一切风险……这三者实现了完美闭环。然后女人就是附属在上面的伴生品,所谓的三从四德,也就是这么来的。
还是那句话,真没有什么一开始就邪恶的东西,只是情非得已,生存所迫罢了。
说句不客气的话,如果张希孟到了任何一个太平的年景,他都不会想着折腾这些事情。
改革?
别逗了,想跟几千年的传统斗,你有多大的本事?
别瞧不起王安石、张居正这种人,他们不是智商不够,只不过他们是在做一件注定失败的事情。
你有本事把青苗法和一条鞭法修改妥当了,放心吧,只要下令落实,一定不会按照你的设想来的。
强大的历史惯性,会把一切重新打回原形……除非有一种力量,将历史惯性彻底砸碎,那才有少许的可能。
“李相,这些年天灾战乱,百姓流离失所,人丁锐减,耕地荒芜……我们为了尽快壮大势力,获得百姓支持,在授田的时候,给予了女人土地。这一点在唐初的时候,也是一样的,这才有了唐代女人地位的提升,风气的开化。我们比大唐做得还要彻底,在田亩土地上,实现了完全的平均。”
“随之而来,各地兴办学堂,女人也会读书入学,增长见闻,她们不再是家庭的附庸,她们也是家庭的主人……照着这个趋势下去,女人不但会出来做官,她们还会去作坊当女工,回去经商,甚至会出现许多教书育人的女先生,这是大势所趋,我们也只能因势利导,顺水推舟。”
张希孟借着两份公文,把道理和李善长讲了。
老李神情凝重,心中抑郁,他的双手烦躁地插在一起,毫无目的地挫动着……这事情或许从一开始,就是个错误!
“张相,你,你何必执着于此啊!”
张希孟无奈苦笑,“李相,难道你还不明白?上位要争雄天下,他就拒绝不了任何提升实力的办法!尤其是放着占人口一半的女人不用,那是不可能的!你当夫人为什么要站出来?她只是替女人说话?不是为了主公的大业?”
“李相,这是千年未有的大变局,男耕女织,三从四德,冻死事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