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9 章 其一
嬴天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 119 章 其一,修不成仙的我只好考科举,嬴天尘,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只看这一身行囊,无一不透着满满心意,看似孤身一人的他何尝不是与全家人并肩作战?
铺好文房四宝,整理好衣食用具,谢拾点燃号舍中的炭火,不多时,一身寒意便散了大半。从深夜折腾到现在也有两个时辰了,腹中饥饿的他用几枚从姚家别院带的点心填了填肚子,顿时只觉状态大好。
天色方明,考生已尽数入场,但听云板声响,擎牌而过的考官帖出了四道四书题,以及五经
各四题,合计二十道五经题。
依照《大齐会典》规定,乡试分为三场,首场考试内容是四书义三篇,经义四篇。
换而言之,考官所出的四道四书题,择其三而做即可。其中《论语》、《孟子》两道题为必做题,而《大学》、《中庸》二者择其一;至于二十道五经题,考生只需做所治本经的四道题即可。
至于说若是自认有能力也有闲暇,偏要将所有考题统统做了——虽无明文规定禁止,只是能否得中秋闱就得看主考官的想法了。若是被主考官视作不守规矩的狂士,岂不是到贡院里来白白遭了一回罪?
此等尝试显然大可不必!
谢拾看过考题,心中便有了数,他低头在草稿纸上将准备做的三道四书题与四道《易》经题抄下来。细心谨慎的他没有忘记先一步熄灭炭火,将火炉塞入座下,以免试卷不小心受损。
而后,他才开始认真作答。
首先是《论语》题——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杞国与宋国皆为春秋时的诸侯国,前者相传开国君主是夏禹后裔东楼公,而后者的开国之君为商纣王庶兄微子启,也就是说,两国分别是夏禹之后与商汤之后。
而文献,指的是典章与贤才。
此题涉及夏商二代之礼,世人皆知孔子推崇周礼,周之前还有夏与商,何以他推崇的却是周礼?这一段话说得很明白了:
答案很简单,文献不足,二代之礼不可考!就连其后裔杞、宋二国都难有足够的典章与贤才让孔子证实夏商二代之礼。即便孔子能说的头头是道,却没有足够的文献证据可考,又如何证明他所言可信?
至于无可考的二代之礼孔子为何能说得头头是道,盖因:“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即周礼来自夏商二代之礼,孔子因周礼而对二代之礼有所推断。
不过,根据孔颖达在后文的注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