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28章,大明1805,王子虚,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朝廷的力量不断减弱,对皇帝而言也未必是好事。
大明皇帝的统治力,来源于三个方面,而不是一个方面。
如果大明皇帝只是皇室的族长,那对皇室的控制力远远低于现在。
如果没有庞然大物的皇室和皇庄,皇帝也会被官僚体系折腾的焦头烂额。
皇帝依赖官僚体系制衡皇室,也依赖皇室制衡官僚体系。
随着工商业的持续跨越式的发展,民间资本官僚体系的联系肯定会越来越紧密,那样最直接的结果就是腐败和统治能力衰退。
以及最重要的官僚利益与皇帝利益的背离。
官僚体系与民间资本完全结合,官僚体系完全代表民间资本利益的时候,就不会再理所当然的服从皇帝的意志,到了那个时候他们就该要求设立议会,限制皇权了。
到时候皇帝就只能全面倒向皇室了,那必然会导致皇帝对皇室的控制力降低,这也会加剧皇室成员的腐败,提前激化皇室内部的矛盾……
所以必须控制这个过程,必须要增强朝廷的力量,增强官僚体系的力量了。
制造官僚体系与民间资本的对立,严格的控制两者的媾和程度……
尽可能维持皇室、朝廷、民间资本三者平衡状态。
君权与相权
大明皇帝朱简炎在行宫住了几天,跟自己的父亲太上皇朱仲梁一起,在朱靖垣的建议的基础上,分析和讨论了后续改革的方向。
朱靖垣虽然特殊,但是朱靖垣的建议仍然只是建议,最终的决策还是要朱简炎来做。
朱靖垣很多理想化的设想,其实经常会被朱简炎和朱仲梁给压到现实方案上实行。
就比如说,朱靖垣认为,实设的九卿的品级,可以给先给从一品,也可以直接给正一品,同时建议直接给正一品。
这是朱靖垣习惯性的大方,而朱简炎和朱仲梁就习惯性的“吝啬”。
朱简炎理所当然的选择,就是初授九卿给从一品,三年后或者六年后,甚至准备到退休的时候,才会升授到正一品“荣退”。
与此同时,作为对大明的政治体系最了解的人,朱简炎和朱仲梁考虑的细节也更多。
比如说,在设立大域和分管九卿之后,如何确保本土直辖省份的实际地位高于大域?
如果九卿分管着几个朝廷的中央衙署,同时还是一个大域的对应首脑,那九卿在处理日常事务的时候,会不会偏向于自己主管的大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