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46章,大明1805,王子虚,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朱靖垣和朱仲梁过来视察就是给工人和工匠们打气的。
实际测试的时候,朱靖垣主要是在跟李锐讨论,了解他们已经实际测出来的各种指标。
按照朱靖垣的理解,这门火炮的精度也是超过二战的战列舰的。
根本原因还是工艺层面的提升,它享受到了原本历史上没有战列舰享受到的技术。
测试结束之后,朱靖垣和朱仲梁一起,带着李锐、汪莱为首的军械部官员和大工匠们,一起在展示的火炮炮管前面合影留念。
第二天朱靖垣和爷爷又跟着李锐、汪莱去了同样重要的锅炉和轮机厂。
这边的情况让朱靖垣同样有些惊喜和感慨。
电渣重熔钢的作用,在整个高端工业系统中遍地开化,在锅炉和轮机上同样起到了作用。
最新的,全封闭式增压小水管分体锅炉,单锅炉功率达到了两万五千马力。
这样八台锅炉就能实现二十万轴马力的功率。
同时在管道、阀门、齿轮、轴承、主轴等动力系统的各个方面,都实现了全面的减重。
最终预计用在六万吨战列舰上的二十万马力的动力系统总重量只有四千吨。
单位功率达到了每吨五十马力。
关键是并没有降级使用巡洋舰级别的指标。
各项设计的可靠性指标,仍然超过技术升级之前的五千吨战列舰动力组的标准。
朱靖垣看着那些庞然大物的机械,听着李锐介绍这些数据,心中再次回想起了上辈子看到的那些数据。
大和的动力系统五千三百吨,总功率十五万马力。
衣阿华的动力系统四千四百吨,总功率二十一万马力。
现在大明的锅炉和轮机技术指标直接追平了二战后期的美国了。
实际上应该是设计水平和经验还达不到,但是生产工艺却已经超过了。
未来十几年,大明的工业水平会出现跨越式的发展,应该能够迅速提升到冷战时代。
第三天,朱靖垣和朱仲梁又去了装甲钢厂。
钢厂正在对电渣焊接技术在装甲钢安装上的应用做最后的验收。
电渣重熔钢和电渣焊接技术可以算是双胞胎。
既然搞电渣重熔钢,那就理所当然的要把电渣焊技术点出来。
电渣焊技术也是在二战结束后才实现工业化的技术。
战争虽然能推动技术的发展,但实际上往往是推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