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厢军解甲归田
沐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2章 厢军解甲归田,重整山河,从穿成宋钦宗开始,沐轶,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开垦需要一定时间来积累,至少几年时间之内田地的收入不会有大的长进。 毕竟刚开的荒地跟地力肥厚的耕田是没法比的,所以刚开垦的荒地的粮食产量很低,很多百姓都愿意交租子耕种现成的耕地,而不愿意去垦荒。 几十万的厢军安置问题解决不好,必然会出现大乱,造成朝廷的动荡。 之前的皇帝宁可花钱把这些兵养起来,也不愿意他们去震动整个朝野。 而现在赵桓面临的局面就不一样,北边金军大举入侵,导致了大量人口的流失,迁到了南方。使得长江以北黄河和两淮地区传统农业区出现了千里无人烟的局面,很多上好的耕地都长满了野草,没人耕种。 毕竟谁也不想冒着战乱被杀的生命危险去种地,产出的粮食绝对比不上脑袋值钱。 赵桓已经下旨对土地进行赎买,所以很多有耕地的百姓在南迁前都把耕地卖给了朝廷。朝廷收购这些田地开出的价是比较诱人的,都愿意出售。 当然,朝廷没钱给现金,给的都是盐钞,而盐钞在宋朝相当于有价证据,可以自由流通,拿去可以换票面标注的食盐用于出售牟利。 当交子崩溃之后,盐钞成了主要的纸质货币。 正由于赵桓手里有了北边大量收购的农田,所以这三十万厢军一旦解甲归田,也就有了安适的地方。 同时,厢军成建制的退伍,并组织起来从事农耕,就能使得北方战区的土地得到耕种了。 金军南下时,为了筹措军粮,会劫掠城里的粮食,但并不在意田里的粮食,只要有军粮,他们更注重抢劫大宋的金银珠宝,而不是沉重并且单价不高的粮食。 要知道,把把粮食从大宋运到白山黑水,那成本都会远远超过粮食本身,这笔生意不划算。 因此,地里的粮食,尤其是没完全成熟庄稼,金军是没有什么兴趣的。所以北方战区的粮食如果由军团普遍耕种后,至少能保证大部分庄稼有收获,不会被金军抢走。 岳飞说完之后,赵桓当即拍板: “准奏!所有的厢军和不能战的禁军全部解甲归田,组织起来在北方进行屯田。 连续耕种三年以上者,可以取得田地的所有权,田税按十五取一计算。 具体厢军解甲归田和授田事宜,由枢密院牵头,会同兵部、户部共同协商,拿出实施方案,经过讨论征求意见之后,报朕批准执行。要快,限时一个月内颁发推行。” 文武百官很多人都惊呆了,没想到在他们看来老大难的问题,皇帝居然轻松地便拍板敲定了,没有多余的废话,直接付诸实施。 岳飞退下,随后黄景渊出列: “臣有本上奏,——上百万的北方百姓南迁到了南方,需要安置。 臣奏请陛下,准许南迁百姓开垦荒地,并获得开垦的耕地所有权,同时免十年税赋,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