邈邈一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9章,庶长子,邈邈一黍,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过于如此了。
魏时跟随太子,头一次也算是被皇上单独召见,与其说是紧张,倒不如说是新奇更多,毕竟当今并不是暴君,而且他也没做什么错事,相反应该是立了功的人。
立了功的人,就算是在宫里头也是有底气的。
有底气的魏时,跪都还没跪利索呢,就已经被当今免了礼,魏时本来还想着是不是要坚持行完礼,还是要听当今的,不等他纠结出结果来,就已经被太子扶住了。
得,这礼也别行了。
站直身子,魏时这才注意到旁边拿着笔不断写着的史官。
不管日后会不会名垂青史,但是这会儿,他应该的的确确已经被记在了史书上。
这种感觉远比单独面圣,更加神奇。
“爱卿一路辛苦了,你呈上来的书册朕已经看过了,涉及到的国家颇多,风俗礼貌也都各异,爱卿此举扬了大靖朝的国威,也开辟出来了一条新的商路,朕应当谢谢你。”
这可使不得,皇权之下,魏时还是有觉悟的,一边忙着行礼,一边嘴里还道‘愧不敢当’。
因为有史官在旁边的缘故,魏时总觉得他们君臣二人,连带着太子,都仿佛是在演戏一般,夸来赞去,客套来客套去。
不过之后,魏时就没心思再想这些了,被突如而来的惊喜砸昏了头脑,整个人都是晕乎乎的。
哪怕在出海回来的路上,他就已经想过皇上会给他什么样的奖赏,或许是金子,或许是再给他提一两个官位,或许是……封爵。
只从阶品上来说的话,做官最高的追求不就是封爵了。
只不过在大靖朝,封爵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王爵只有皇室子弟才能有,外姓王是没有的,开国以来就没有,而功臣所能封的爵位只有三等。
原本的公侯伯子男,在大靖朝直接被划去了末尾的两个,只有‘公侯伯’这三等,而这三等又被细化为七等,分别是:一等公、二等公、一等侯、二等侯、三等侯、一等伯、二等伯。
国公和侯爷都是超品,而伯爷则是正一品,一等二等之间的区别都是在待遇上,而并非是品阶。
大靖朝的爵位难封到什么程度呢,除了皇室子弟之外,迄今以来,就只有两类人获封。
一类是追随太祖打天下的,立下了不少战功的,不过到了现在这个时候,爵位差不多已经传承完了,就像刘唐将军,祖上也曾经被封侯,不过到了他这一辈儿,爵位早就已经到头了。
另一类就是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