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5章 德与法,女配步步荣华,漫漫行,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法也,刑也。自齐桓公时的管仲起,便开启了法治的先河。管仲认为,法度建立,就不可巧以作伪,权衡立,就不能欺以轻重,故国家最重要的就是立法度。管仲凭借对法的崇尚,帮助齐恒公成就霸业。而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立法者,莫过于商君,商君认为‘法任而国治矣’。直到了韩非子,法家的思想趋向成熟,但是韩非子也将法治与德治对立起来。”
“他说;‘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可见,在韩非子看来,人本身的善良是很少的,正像天下少有自直之箭和自圆之木一样,所以治国一定不能依靠人治,德治,要远智能,束以法度。”
“自韩非子之后,法家的杰出代表也有不少。法能约束人的言行,一个国家必然要设立律法。法能强国,从管仲到商鞅,法家人扶持了一代又一代强大的国家,所以,法家的作用不用我说,师父和晋王也能够明白。”
“法能强国,一个强大的国家成立不然离不开一部完整的律法,只有依法治国,天下才有公公正可言。天下百姓才能依照律法,有伸冤的希望。所以,在纯安看来,律法必然要修。”
“如此说来,你偏向法家?”萧太傅问道,他倒是没有想到自己身为一代大儒,所收的唯一的女弟子居然崇尚法家。
陆若华却是摇了摇头,继续道:“我并不偏向哪一家。德治和法治都有利有弊。”
萧太傅有些惊讶,好奇地问道:“这怎么说?”
“德治的优点在于强调君王的道德修养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一个国家的帝王自身是不是注重道德修养,对国家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如今宗法盛行的情况下,‘贵有常家,尊在一人’强调君王自身下修养更具有重要意义,无可非议。”
“但是德政的弊病也是明显的,很多时候都是‘人存政举,人亡政息’。有贤德的人当政,当然盛世清明,百姓安生,但是一个国家很难保证它的君王都是圣贤君子,前朝暴君的事例屡见不鲜,一旦君王是暴虐之人,政由己出,国家马上就会变得浑浊不堪。甚至每位君王的继位都会对政令做出一定的改变和震荡,”
“特别是在战乱的时候,如何寻求国家的重新建立才是第一需求,这时候首先取决于力量的对比,德治在这个时候显得有些苍白无力,反而法治有着明显的作用。所以,战乱时期的人往往都崇尚法治,如三国时期的曹操和诸葛亮等人。”
“那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