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5章 德与法,女配步步荣华,漫漫行,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治的利弊呢?”萧太傅问道。现在他的兴趣已经完全被勾了起来,原本只想要用这个题目测测弟子的见识,却是没有想到会听到如此一番精彩绝伦的见解,实在是让他欲罢不能。
一旁的晋王更是如此,其中的有些话,还让他陷入了沉思,现在看向陆若华的眼神,已是满满的惊艳。
“任何国家和时期,都是需要律法的,战乱时期更甚。从唐高祖时期的《武德律》到唐太宗贞观十一年颁行的《贞观律》等等,最后到我大燕的《大燕律例》,可见律法的重要性。一个国家,甚至一位君主,都不可能不要律法只要道德的。”
“对于以法治国,优点是明显的,但是法治的不足和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法律是人定的,其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漏洞,甚至每隔几年就要重新修订律法,弥补之前的不足和漏洞。还有,律法不能自行,需要有人施行,如果施行律法的人不能公正执法,那么律法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时候的法治,不但不能利民,反而会扰民。法治的可贵,不在于法的准则,而在于能不能被执行到底,能够公正地执行律法的人,自古以来,可谓是凤毛麟角。”
“既然两者都有弊端,那治国又当如何?”晋王忍不住问道。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将德治和法治单独而论,让它们对立起来?”陆若华笑着反问道。说了这么多,她的思路也越来越清晰。
“正所谓为政以德,治国以法,这二者并不矛盾,我们不妨将二者结合起来。”陆若华笑了笑,继续道:“君王仁德,律法才能更好地施展下去。君王仁德,才能够更好地教化百姓,只要百姓能够被教化,那么就会少了触犯律法的不法之徒,那么我大燕也会更加的清明稳定。”
“所以你认为如今和朝堂争论应该如何解决?”萧太傅再次考教道。如今的朝堂,人人都在拿眼睛盯着他这个太傅,这个儒家的代表,今日晋王前来他的府中,他能够察觉出是陛下的意思,让晋王来试探于他。他这些天对于朝堂的争论一言不发,让朝中大部分的人都着急了。
他原本已经想好了做法,但是不够全面,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但是今日听纯安的一席话,倒让他有了新的思路,不过,他更想要知道他的这位学生若是在他的这个位置上,会有什么抉择?
陆若华沉思了一会儿后道:“纯安认为,为臣者应当中正秉直,一心为国,事情的决断,应该取决于是否对大燕有用才是。”
“此话怎讲?”晋王好奇地问道。
“为臣者,应当忠君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